建盏天下,中国高端建盏零售平台
如:李达 陈大鹏 曜变 束口盏
正品保证
15天退换
赝品赔付
1对1客服

建窑建盏“起死回生”,拾遗传承之路

时间:2020-04-21 19:08  来源:建盏天下_名家大师,源头直供
建窑建盏“起死回生”,拾遗传承之路

▲水吉龙窑遗址

1. 建窑—消失数百年的窑火

与其它传统手工艺不同, 建窑建盏烧制技艺有一个“起死回生”的经历, 业内人士把这段经历简称为“攻关”。

建窑兴盛于宋代, 被列为中国八大名窑之一。建盏曾是宋代皇家御用茶具, 也是士大夫斗茶珍品, 为文人雅客所追捧咏颂。元代中晚期, 随着战乱和社会时尚变化, 建窑建盏趋于衰落, 之后数百年, 建窑建盏烧制技艺濒于失传。

建窑建盏“起死回生”,拾遗传承之路

▲建窑遗址 (建阳)

1979年, 正值百废待兴之际, 为了恢复失传600多年的建窑烧制工艺, 重现建盏珍品, 经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倡导、南平地区行署主导, 由福建省轻工研究所负责立项, 并承担建盏烧制技艺恢复项目, 建阳县瓷厂协作组成科研攻关小组, 项目展开场地设在建阳县瓷厂。

1979-1980年间, 该所先后有两批次科研人员驻厂攻关, 经过反复实验, 逐步摸索出了“兔毫釉”胚釉配方和烧成规律, 陆续在传统龙窑中烧制出200多件与建窑“兔毫釉”相接近的盏类产品。

鉴定结论认定, 试制品无论在造型上、釉面效果上基本达到宋瓷兔毫盏所具有的传统风格和特点, 一些试制品不仅达到了形似、质似, 而且达到了神似。试制品经用现代化先进测试手段进行显微结构的基础研究, 证明瓷釉的形成机理和结构本质与宋代建窑兔毫釉产品基本相同。

当时, 因为“兔毫釉”恢复是试验室的成果, 不能形成小批量产出, 加上科研经费不足, 鉴定会之后, 项目承担单位抽调的攻关小组全体同志陆续各自返回原单位。此后十多年, 部分参与建窑建盏技艺恢复的理论专家、学者与陶艺人, 仍在默默钻研, 如之后福建南平市星辰天目陶瓷研究所创始人栗金旺、该项目国家级传承人孙建兴等, 他们在原料配方和烧制技术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 使建窑建盏技艺复原, 建盏艺术重见人间。蔡炳盛建盏价格

尤其是近年来, 在各级政府的重视推动下, 建窑建盏产业发展初具规模。今天笔者和你一起走进当年参与恢复“兔毫釉”项目的建阳县瓷厂技术人员和车间工人。

建窑建盏“起死回生”,拾遗传承之路

▲福建省科委“兔毫盏烧制技艺恢复研究”成果鉴定相关文件

2.建窑烧制技艺传承人—许家有

在建阳市区, 我们首先见到了憨厚朴实的许家有老师傅, 他今年60出头, 脸色红润, 身子硬朗。他平时话语并不多, 但提起当年在建阳瓷厂工作的情景, 他的话匣子顿时打开。当年他的岗位是砖烧车间炉前工。

建盏烧制温度在1300℃以上, 过程温度是一个渐进缓慢升温, 又有一段是猛烈升温促进釉面剧烈“沸腾”, 而后再缓慢降温进行还原结晶的过程, 能否烧制出好盏, 必须时刻把握温差, 否则不是烧过头了, 就是没烧熟, 出炉的东西全是残次品。

许家有老师傅凭经验掌握火候, 通过观察火焰颜色来判断炉内温度。试验期间, 他的技术搭档对他的配合比较放心。当时建阳瓷厂生产的主打产品是电瓷瓶, 柴烧窑容量大,不同位置火候及温度都有所不同, 好位置肯定都留给试验品,烧制过程也要特别留神观察。

期间, 技术专家和工人们建立起深厚友情, 他们同吃同住同劳动, 刚刚从计划经济年代过渡而来, 物资比较紧缺, 生活条件不好, 但是工作起来很愉快。许家有老师傅说, 这些外来的技术专家, 身份不一般, 也和工人们一样, 打着赤脚在车间里来回行走。

许家有老师傅深情地说, 他很感恩这些技术专家。他至今念念不忘当年从北方来到建阳瓷厂的陶瓷专家邹应林,他是莆田人, 退休后现在回莆田涵江安度晚年。

建窑建盏“起死回生”,拾遗传承之路

▲许家有老师傅接受采访

许多年之后, 建阳瓷厂因经营不善, 工人们下岗自谋职业, 许家有老师傅觅到一个开车拉货的活, 聊作家庭糊口生计。一天, 刚好遇到陶瓷专家邹应林, 他建议许家有老师傅拿起本行, 烧建盏去, 有技术在身, 还愁没饭吃!

许家有老师傅听从劝告, 就此回归老本行。如今, 他是建窑建盏项目南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在业内也是知名人物, 承上启下都有他的份。原来, 当年建阳瓷厂的前身, 就是许家有父辈窑公私合营而来的。蔡炳盛建盏价格

他说, 许家是烧窑世家, 在他爷爷那辈, 家里就有好几条相当规模的龙窑。1956年, 社会主义工商业改造, 许家的陶瓷作坊改称为“建阳瓷厂”。而现在建盏有市场, 许家有老师傅不但自己投身建盏烧制, 还带了不少徒弟。他的女儿许杰, 大学毕业后也跟在他身边学艺;他的外甥陈慧敏, 以及他的徒弟林杰, 刚刚获得建阳区建窑建盏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称号。

许家有老师傅说, 感恩知报, 最好的方式就是传承好技艺, 造福社会。最近他在水吉镇新建的一口柴烧窑刚刚落成, 长42米, 拱高1.8米, 投入资金上百万元, 就是想着通过柴烧窑, 把火候控制经验传承给后人。今年九月, 建阳区有个隆重的建窑建盏博览会, 届时他将邀请莆田籍技术专家邹应林来建阳参加活动, 也参观一下他的新窑口。

建窑建盏“起死回生”,拾遗传承之路

▲福建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贵溪堂”新建龙窑内景摄影:余深清

3.建窑烧制技艺传承人—叶礼忠

在建阳区建盏一条街上, 我们见到了当年另一位老师傅叶礼忠, 叶师傅出生于1948年, 也是出身陶瓷工艺世家。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前, 他的祖父叶仁诗便创办了建阳水吉半岭瓷厂;新中国成立之后, 他的父亲携半岭瓷厂私营设备公私合营, 后长期担任建阳水吉池中国营瓷厂技术总负责人。

叶礼忠15岁就跟随父亲叶希雄学艺, 1979—1981年攻关组进驻建阳瓷厂期间, 他主要在拉坯工序岗位工作, 别看拉坯几个动作很简单, 盏型设计及其尺寸掌控都在飞快的转盘上完成, 特别是收口部分, 建盏器形不但有束口、敞口之分, 边沿还有形制样式, 要做到匀称细致而且是一气呵成, 那才真叫得心应手。

老师傅叶礼忠如今是建窑建盏烧制技艺南平市建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对当年参与建盏“兔毫釉”技艺恢复研究攻关工作的经历, 他始终难以忘怀。2003年退休后, 他依然眷恋建盏烧制技艺, 也许是当年所见所闻, 他对兔毫斑纹有着特殊的情感, 多年来坚持专烧兔毫盏, 果真是术有专攻, 叶师傅烧制出来的兔毫盏不但细纹如丝, 釉水也特别饱满, 给人以温润晶莹的感觉。

他有一间门店在建阳建盏一条街上, 门口就是一长溜的地摊货, 要价非常低廉, 我们担心他的产品销售会受到冲击, 他满不在乎说, 地摊货再多也不怕, 识货的自己会找上门来, 会冲着品牌来购买, 他的产品都有款识, 盏底刻着“忠”字, 这是他的作品, 也是他的专属品牌。

建窑建盏“起死回生”,拾遗传承之路

▲叶礼忠老师傅

老师傅叶礼忠坚守传统, 也希望把这兔毫烧制技艺好好传承下去。他的儿子叶智慧如今也是成熟的烧盏人, 也在自己的盏底刻着“叶智慧”, 做出自己的品牌, 今年5月初, 在莆田举办的第九届福建省工艺美术精品“争艳杯”大赛中, 叶智慧获得“工艺陶瓷 (陶瓷、建盏) ”银奖。

4.建窑烧制技艺传承人—孙建兴

2017年4月24日, 我们一行奔赴武夷山, 来到福建南平市星辰天目陶瓷研究所 (国家级非遗项目保护单位) , 采访“建窑建盏烧制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孙建兴先生。孙建兴先生这一辈子投身研发恢复建盏事业, 是项目的艺术总监, 同时带动及影响身边的人, 坚持不懈地传承建盏技艺。

建窑建盏“起死回生”,拾遗传承之路

他的妻子栗云现为研究所法人, 按照先辈的嘱托, 为了传承“建窑系列建盏恢复研究”这来之不易的成果, 使传承在有序的基础上延续、永续, 他把全身心和全身家都放在建盏研究上, 研究所不但陆续添置各种实验检测设备, 还投入巨资新建了一处专供研究使用的柴烧窑。

孙建兴先生的女儿孙莉也是建窑建盏烧制技艺传承人, 她通过不断学习与实践, 创新建盏器型, 在参加工美陶艺各类展评活动中, 建盏系列作品多次获得金奖等荣誉称号。如“金缕鹧鸪斑茶碗”在第十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上荣获2014‘中国原创·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评比金奖, 并获得“艾琳国际精品奖”铜奖。

近年来, 孙建兴带徒传授技艺, 培养接班人才, 在传承技艺方面, 取得显著成效, 2014年被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授予第三届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薪传奖。

建窑建盏“起死回生”,拾遗传承之路

▲“建窑建盏烧制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孙建兴先生兴致勃勃谈建盏 摄影:余深清

孙建兴真是时代幸运儿。1972年, 他在德化第二瓷厂 (省属企业) 工作期间就遇到好老师洪树德, 研究陶瓷原料配方、雕塑和烧制工艺。1978年, 他从西北轻工业学院 (现为陕西科技大学) 毕业, 这段工作经历, 尤其是大学的理论学习经历, 使他成为当时福建陶瓷工艺领域的青年才俊。1979年, 孙建兴被借调到福建省轻工研究所陶瓷研究室, 参加恢复兔毫釉项目科研攻关小组, 随后被派驻建阳瓷厂, 作为项目研究恢复的技术负责人, 主要负责工艺配方和烧制技艺。

建窑建盏“起死回生”,拾遗传承之路

作为首批派驻技术专家, 当时攻关小组的工作压力非常大, 失传数百年的烧制技艺, 没有任何技术资料, 古人是如何烧制出兔毫、鹧鸪斑这些建盏神品呢?其中的技术难度和艺术玄奥在哪里?技术攻关从何处着手?恢复技艺从哪里做起?这些都是一片迷茫。

当年孙建兴凭借自己年轻, 加上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和院校课堂学习积累的知识, 又不断地向有关专家虚心请教, 他的研发能力不仅得到充分体现, 也使项目小组在科研攻关过程中, 通过多学科融合研究, 使兔毫釉试制显现出初步成效。

建窑建盏“起死回生”,拾遗传承之路

在之后的著述中, 孙建兴先生把建窑建盏烧制技艺归纳为是“火的艺术”, 与其他陶瓷烧制相比, 建窑的烧成温度相当高。一般古陶在1180℃以下烧制, 古瓷大多在1300℃以下烧制, 而建盏则烧至1330℃, 许多器物甚至烧至1330℃以上, 只有达到这种高温, 形成釉面的“沸腾”现象, 胎体与胎面釉层中的各种分子才能进行激烈的物理、化学反应, 此后经过气氛还原形成结晶, 构成建盏的釉色花纹。

建窑建盏“起死回生”,拾遗传承之路
建窑建盏“起死回生”,拾遗传承之路

▲孙建兴先生的建盏拾遗传承之路

孙建兴先生非常怀念那一段科研攻关的艰难岁月, 各级政府部门调动了人力、物力集中到建阳瓷厂, 让他结识了陶瓷艺术界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梅健英教授, 得到言传身教, 受益终身。在攀登科学技术领域的高峰时期, 还有幸结识了上海硅酸盐研究所陈显球教授等科技及理论专家, 还有恩师洪树德。

自从有了德化第二瓷厂期间的师徒缘分, 洪树德应召返回母校福建工艺美术学校 (今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 参与陶艺系的创建。数十年里, 两位师徒或者是师生, 一个投入到同安窑珠光青瓷研究, 一个是全身心投入建窑建盏技艺恢复研究, 一起探讨古陶瓷艺术奥秘, 长期亦师亦友的交流和交往, 让他们情同手足, 成为福建陶瓷艺术界的师生密友。

怀念那一段科研攻关岁月, 远远不止以上这些。建窑建盏的形成发展历史一定会给这段岁月留下浓重一笔。包括攻关之后, 又有多少人在为建窑建盏烧制技艺恢复而痴迷, 而努力, 如南平侨福陶瓷研究所陈大鹏、建阳市御窑陶瓷研究所黄美金、南平市聚贤建窑文化研究院陆金喜等, 他们所作的探索, 以及所积累的经验, 都为建窑建盏产业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

如今, 建窑建盏产业发展已经初具规模, 截止2017年4月30日, 南平市拥有工商注册建盏企业 (商业) 户数为1738家, 其中建阳区工商注册家数为1556家。建窑建盏产业链很长, 从原矿开采、运输、加工, 到拉坯、烧制、检测包装、销售运输等, 带动城乡经济一体化成长。当然, 建盏产业发展过程还有许多问题和困难, 只要继续发挥当年科研攻关的坚韧精神, 持之以恒攻克难关, 建窑建盏的明日辉煌必将出现。

精品推荐

MORE>

【大撇口金滴】

编号:60749
作者:黄美金
器型:撇口盏
釉色:油滴

【美人杯黑油滴】

编号:57859
作者:陈大鹏
器型:敛口盏
釉色:油滴

【极品鹧鸪斑建盏】

编号:55480
作者:李达
器型:束口盏
釉色:鹧鸪斑

【玄极曜变】

编号:62822
作者:孙建兴
器型:束口盏
釉色:曜变

【一轮明月】

编号:58889
作者:杨义东
器型:束口盏
釉色:油滴

最新专题

New topic